在定义阶段,通过VOC分析,找准客户需求,转化并筛选出1个关键CTQ,制定关键CTQ量化公式,形成项目主要改进指标Y:调度平均接入时间(天);项目指标分解形成两个小指标y1:平均等待时间(天),y2:平均非增值时间(天),并制定精益六西格玛(6sigma)项目改进指标Y和小指标y的目标值。使用SIPOC模型(供应商、输入、流程、输出、客户)确认项目实施范围,组成精益六西格玛(6sigma)项目团队,完善项目计划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最后,对于精益六西格玛(6sigma)项目的预期收益进行了预估。
精益六西格玛(6sigma)测量阶段通过分析分布式能源并网流程图及其每个环节的细化流程图,制定出数据收集计划。使用作业周期分析(如图)明确各精益六西格玛(6sigma)流程节点的时间周期。
再利用关键路径分析(如图),找到分布式能源并网过程中影响Y:调度平均接入时间各节点的等待时间和非增值时间。
测量阶段最后进行项目指标Y的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方法选择要根据数据分布类型判断,因此首先进行指标Y的数据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P= 0.071>0.05,故数据呈正态分布,下一步使用正态性数据过程能力分析(如图)。
凉山公司内部标准要求从并网申请开始60天内完成光伏电站并网接入,故精益六西格玛(6sigma)项目小组以60为项目指标的规格上限。过程能力分析结果显示,Cpk=0.62<1.33,过程能力不足,需要改进。
通过“分布式能源并网全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指标目标达成:非增值浪费时间下降到4天,等待浪费时间下降到3.5天,均完成了设定目标。单个光伏站的客户收益合计可达到10.3万元,精益六西格玛(6sigma)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迈出了公司精益转型的步伐,为公司分布式能源管理以及调度管理的全面精益六西格玛(6sigma)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精益六西格玛(6sigma)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