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产品也从原先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逐渐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高价值的生产模式,这同时带来的各种生产上的问题,并不能通过单一使用一种类型的改善策略就能够完整解决,这就萌生出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进行结合的管理方式,即精益六西格玛LSS(Lean Six Sigma)。如何将两者整合在一起,整合在一起的效果是否能超越单独实施精益生产或者六西格玛的效果,一直是近几年制造业和质量改善范围内讨论的热门话题。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相比较,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些许各自独特的方面:
1、文化的异同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尽善尽美”,和六西格玛追求近乎完美的质量目标都是相同的。但两者起源不一样,精益生产是来源于日本的文化,六西格玛则是来源于美国的文化,东方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而欧美文化则强调管理思路上的专业化,流程制定完善了,执行者只需要按照流程办事就可以了。
2、运作管理方式的异同
两者实施改善的方式都是参照PDCA质量环的方法,也都是基于整体流程上的改善。但精益生产是通过增值动作的不断累积,来进行流程的改善,而六西格玛则更侧重于对管理模式的改良,并在DMAIC的循环下完成最终目标。
3、过程投入的异同
两者都强调改善并不能一次性成功,好的改善应该是一个不停做自检的闭环,以此不停的循环改善下去并无限接近终极目标。但精益生产采用的是持续的改善策略(Kaizen),通过不断地提出Kaizen并解决,是整个团队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相对来说投入成本不高。而六西格玛强调的是管理层面的突破进展,每个DMAIC项目都应该有其突破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财政投入也较大。
4、分析问题方式不同
精益生产采用的是走动管理(Gemba Walk),在现场发现问题,并直截了当的解决问题。而六西格玛强调的是对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避免仅凭经验去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能发现深层次的隐患和问题的根本原因。
5、改良对象不同
精益生产的敌人是浪费,通过消除过程中的浪费,最大化的节约成本,发挥资源的最大化效率。而六西格玛则更关注过程中的变异,通过减少过程波动来优化流程,它认为波动是产生浪费的最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