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TRIZ创新演化的路线图和分类概述
TRIZ创新方法演化路线图
企业只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
创新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领域,但创新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以技术创新的概念出现的。技术创新也最为重要,其他创新大多由技术创新推动,或与技术创新有关。有关技术创新最早的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熊彼特把创新概括为发明的首次应用。可以说,“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打破常规、能够带来改进(甚至是微小的)却富于成效的见解或思维。现在一般对技术创新的最简单、最直观的表述是:技术创新是科技新成果(包括概念、发现、发明和其他成果)转变成一种新的或改进的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新技术或新工艺。广义的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外,还有知识创新、制度创新。至于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教育创新等则是创新的基本义在这些领域的延伸。
进入21世纪,创新更是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创新”一词也成为各种媒体中最常见的词汇。随便翻开一份报纸或打开电视,我们几乎都能够看到或听到“创新”这两个字眼;在Google中键入“创新”一词,得到的与之相关的结果总在5,500,000项左右。在这个科学与技术、思想与文化高度发展,对新理论、新工具无限渴望,但同时也渐显浮躁的年代,创新被如此重要地提及,自然有它的道理。

下面这些摘自不同出版物的统计数据或许能说明些什么:
1.与创新乏术的企业相比,创新成功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20%甚至更高的增长率
2.如果企业80%的收入来自创新产品,坚持下去,5年内其市值就能翻番
3.创新程度”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指南针
4.世界500强中有超过80%把“创新”作为企业理念
但创新“究竟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对品牌或技术的提升有多少”等却无法精确定量;“究竟如何实现创新”、“企业应该如何着手进行创新”至今尚没有一整套令所有人满意的理论。
经过多年的探讨与实践,普遍认为,对于创新,企业要避免采取大张旗鼓地搞规模庞大、花费巨大的自上而下、急功近利式的“革命风暴”,希望借此能够解决企业的重大问题。恰恰相反,创新应当从尽可能细小、简单且不会给企业或品牌带来较大震荡的现实业务问题或产品改进出发,逐步地、由点及面地进行创新。
就逻辑性来说,创新思维和观念在企业内部要自上而下地灌输,而创新的实施要从普通员工到企业高层、自下而上地进行,创新技能和创新理论的培训则要保持所有人都同步一致。创新的过程是可以控制的,结果是可以预测的。彼得·杜拉克早就提出,创新是“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行动,这种行动经过精心策划与组织,不仅所追求的目标,而且可获得的结果都能够预测得到。”
例子:拿破仑技术,听音乐
这一类的其他技术仅仅建议使用各种有用的工具,如笔记本、支撑物、木板、图表等。
例如:脑力激荡
例子:品质清单
例子:QFD
1.逆转问题(单一步骤)
2.ARIZ(以理想溶液为目标的多步骤过程)
例子:利用TRIZ模式/技术进化趋势
例子:矛盾表和40条发明原理
企业只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
创新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领域,但创新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以技术创新的概念出现的。技术创新也最为重要,其他创新大多由技术创新推动,或与技术创新有关。有关技术创新最早的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熊彼特把创新概括为发明的首次应用。可以说,“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打破常规、能够带来改进(甚至是微小的)却富于成效的见解或思维。现在一般对技术创新的最简单、最直观的表述是:技术创新是科技新成果(包括概念、发现、发明和其他成果)转变成一种新的或改进的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新技术或新工艺。广义的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外,还有知识创新、制度创新。至于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教育创新等则是创新的基本义在这些领域的延伸。
进入21世纪,创新更是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创新”一词也成为各种媒体中最常见的词汇。随便翻开一份报纸或打开电视,我们几乎都能够看到或听到“创新”这两个字眼;在Google中键入“创新”一词,得到的与之相关的结果总在5,500,000项左右。在这个科学与技术、思想与文化高度发展,对新理论、新工具无限渴望,但同时也渐显浮躁的年代,创新被如此重要地提及,自然有它的道理。

下面这些摘自不同出版物的统计数据或许能说明些什么:
1.与创新乏术的企业相比,创新成功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20%甚至更高的增长率
2.如果企业80%的收入来自创新产品,坚持下去,5年内其市值就能翻番
3.创新程度”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指南针
4.世界500强中有超过80%把“创新”作为企业理念
但创新“究竟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对品牌或技术的提升有多少”等却无法精确定量;“究竟如何实现创新”、“企业应该如何着手进行创新”至今尚没有一整套令所有人满意的理论。
经过多年的探讨与实践,普遍认为,对于创新,企业要避免采取大张旗鼓地搞规模庞大、花费巨大的自上而下、急功近利式的“革命风暴”,希望借此能够解决企业的重大问题。恰恰相反,创新应当从尽可能细小、简单且不会给企业或品牌带来较大震荡的现实业务问题或产品改进出发,逐步地、由点及面地进行创新。
就逻辑性来说,创新思维和观念在企业内部要自上而下地灌输,而创新的实施要从普通员工到企业高层、自下而上地进行,创新技能和创新理论的培训则要保持所有人都同步一致。创新的过程是可以控制的,结果是可以预测的。彼得·杜拉克早就提出,创新是“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行动,这种行动经过精心策划与组织,不仅所追求的目标,而且可获得的结果都能够预测得到。”
创新方法的分类
依据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创新方法可分为:1. 调整/激发/组织方法
属于这一类别的技术、程序和/或特殊条件和手段帮助制造一种促进移走各种精神障碍、释放自然创造力等。例子:拿破仑技术,听音乐
这一类的其他技术仅仅建议使用各种有用的工具,如笔记本、支撑物、木板、图表等。
2.随机性
既然心理惯性经常使个人固定在他/她的范例/理解/设想的盒子里,人们发现迫使个人做更多的随机尝试来解决难题是非常有帮助的。随机性使研究更无秩序。例如:脑力激荡
3.关注方法
当没有指导或关注步骤或提供主题时,许多人在形成随机观念方面有困难。特别的关注技术被用来帮助个体在某一时间关注事件和避免挫折。关注元素(步骤)可能伴随或不伴随任意特殊命令(随机关注)出现。例子:品质清单
4.系统
一个系统包括一套按照特殊命令进行的关注或随机步骤。例子:QFD
5.强调方法
这些方法按照先前决定的、有前景的方向,提供单一的或多步骤的建议。这个方向可被确定为基于直觉、经验或归类知识的有用的方向。1.逆转问题(单一步骤)
2.ARIZ(以理想溶液为目标的多步骤过程)
6. 定向进化方法
这些方法根据进化的基础模式提供指导。例子:利用TRIZ模式/技术进化趋势
7. 基于知识的发明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从过去的人类发明经验中所获得的结构化知识。例子:矛盾表和40条发明原理
相关热词:TRIZ培训